(通讯员 韩梦彦 孟宪锦弘)2025年3月29日,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"志愿邻里"服务项目"周末学堂"在荆州区通会桥社区正式启动。该项目以"双育人"为核心,通过校社联动模式打造青少年成长平台,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活力,为青年学子构建实践舞台。
校社联动:以实践为笔 书写青春担当
在开班仪式上,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平先锋表示,学院积极响应国家"双减"政策与湖北省民生工程号召,启动包含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六大方向的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。他强调:"通过与社区精准结对,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中厚植家国情怀,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双向成长。"作为"志愿邻里"品牌的首站实践,通会桥社区项目将为校社合作提供可复制范本。
仪式现场,学生代表樊佳慧介绍了"快乐学习,健康成长"的课程体系。平先锋与社区党委书记易宗新共同为志愿者授旗,宣告项目正式启动。项目负责人杨雪老师全程统筹教案审核与现场协调,确保活动兼具专业性与青春活力。

课堂实践:童心与青春的双向奔赴
首期课程开设"爵士舞基础"与"趣味英语"两大主题。舞蹈课堂采取"热身激活-基本功分解-动作串联"三段式教学;英语课堂创新运用卡通字母卡、联想口诀及"字母连线"游戏,让书写教学充满童趣。
课后即时复盘会上,杨雪针对低龄儿童注意力分散问题,提出"任务闯关"教学模式优化方案,并增设"积分徽章"激励机制,持续提升课程质量。

成长共赢:服务社会的青春淬炼
活动不仅惠及社区儿童,更成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。学生负责人韩梦彦深有感触:"从教案设计到课堂实施,我们既要平衡知识性与趣味性,又要应对现场突发情况,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成长。"志愿者们在教学互动中发现,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往往能启发创新解决方案。

“我们以爱为纽带,以成长之名集结!”正如志愿者誓言所承诺,长江大学“周末学堂”正以创新实践诠释校社共融的新内涵。这里既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“第二课堂”,也是青年学子淬炼本领的“社会课堂”
(审核 平先锋 编辑 杨雪)